【專欄文章】自由廣場《李伯璋專欄|2022年罹癌病患還是激增8531人 您怎麼辦?》

◎ 李伯璋

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二○二二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突破十三萬人,什麼原因導致癌症呢?肺癌跟空污有關、大腸癌跟多吃肉有關、胃癌跟幽門桿菌有關、肝癌跟B肝C肝有關,那女性乳癌與男性攝護腺癌,又跟什麼有關呢?

二○一一年、日本福島發生核事故,在二○二二年前,台灣限制日本福島核災區食物進口的措施。人體只要接受到輻射,都有引發癌症和不良遺傳的機率存在,劑量越高,罹癌機率也越大。放射性檢查的目的在於提供醫療影像資訊,對病人醫療效益大於輻射曝露風險,且為疾病診斷所必要。醫師基於專業判斷安排放射線檢查,如民眾對檢查安排有疑慮,可與醫師溝通,相信能讓你更安心與放心接受放射線檢查。

依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報告,曝露於一千毫西弗的輻射,致命的風險率為五%,每人每年總輻射曝露劑量超過一百毫西弗,易成為癌症的高危險群。非常感謝原能會協助,二○二一年底、我們就在健康存摺顯示民眾接受不同檢查曝露輻射的劑量。雖然放射線科醫師強調說這個劑量很低,對健康沒有影響,多做不必要的輻射檢查,也許也是台灣癌症持續上升的原因之一。

台灣癌症病人的人數一直沒有減少,說實在的、我們也不知道原因,又如何能控制癌症新發人數呢?我們都非常地在意日本福島核食的輸入,但是,台灣的病人接受X光的照射或電腦斷層的照射,除接受檢查的人多,接受次數也多。最近在臉書看到有間醫院的門診病人安排電腦斷層需要排到明年五月,又有誰站出來呼籲檢討這個醫療行為呢?

早年對於輻射保護真的做不夠,比如在加護病房裡面住了十二床,每個病人不見得都住隔離房,可能是大通鋪。在清晨的時候,X光技術員每天會例行拍攝胸部X光片觀察肺部情況,時間很趕下,不見得能對其他的病人做好輻射防護。因此、第一床正面照射的時候,另外十一個人依距離也都接受到不同劑量的輻射影響。照第二床的時候,另外十一個人也是一樣再接受不同劑量的輻射影響,所以等於一個人當天會接受到十二次不同劑量的輻射照射。住加護病房依不同天數可能受到不同劑量的輻射,未來這些人都可能出院,但是他們的健康是不是受到輻射影響?我真的都一直很掛念!

急診醫師很忙碌,沒時間看之前雲端資料?曾有個案一年做了六十九次的電腦斷層,我也跟急診醫學會反映健保改革是我們醫界的共同責任,黃集仁理事長也很支持大家要善用醫療資訊雲端分享資料,發函請急診同仁盡量要看雲端資料之前的檢查報告。為減少民眾多次接受放射線之幅射劑量及減少醫療工作人員輻射曝露的機會,民眾跨院就醫時,可請醫師利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查詢過去所做的檢驗檢查,期待能夠減少台灣癌症病人發生的機會。

(作者為台北醫公衛學院講座教授)

原文出處:自由廣場《李伯璋專欄|2022年罹癌病患還是激增8531人 您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