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康健《20年近4萬人等不到器官死亡!李伯璋:面對洗腎財務黑洞,不如推動移植重生》
腎移植病友:李醫師,晚安,明天3/25是我重要的重生日,16週年了,時間真的過的好快!在此祝福您,也深深感激過去的照顧!祝福您平安健康、順心!
我:祈福!加油喔!現在都是哪位醫師追蹤?小朋友幾年級了?事業順利吧?
腎移植病友:一樣回成大給張醫師看診,小朋友都長很快!工作的話還可以,隨著業務增長,工作的挑戰也愈來愈大!只是現在人力真的很不好找,但我想各行各業都一樣。另外是隨著年紀成長,身體有點跟不上工作量,這個是比較會煩惱的地方。
短短幾句對話,道盡移植醫學裡醫師跟病人互動,就像親人一樣互相陪伴,面對生命的挑戰。他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國的建築師,當年爸爸要給他一顆腎臟,但經移植免疫學檢查,抗原抗體交叉反應是陽性,為移植的禁忌。在南台灣,沒有醫師願意幫他做手術。
我跟他說,隨著時間改變,病人身上的抗體減少或不見後再考慮,也就是「以拖待變」。病人當時年紀尚輕,似乎對人生感到無望。我還記得在門診時,他拉著我的醫師服,問我到底要不要幫他做手術?但這是充滿太多變數的手術,萬一造成超急性排斥,腎臟馬上會變黑色的、沒有功能,這樣的失敗很難被原諒。
之後,我使用血漿置換術及生物製劑來調整抗體,也順利完成手術,病人永遠記得手術重生的日子,對我也是能力的再成長。
換個好器官,就可以續命重生
一轉眼,在移植領域堅持46年,手術逾千位腎移植患者,有大愛器官捐贈者、也有親人器官捐贈者,陪伴著他們和家人共同挑戰生命中的苦難與歡樂。因為看過太多生與死,點點滴滴的生命故事無不在鞭策我,將推動台灣移植醫學當作我的志業,讓更多國人認識移植醫學,始終是我努力的目標!
事實上,對於器官衰竭的病人,換個好的器官就可續命重生。我有一位罹患尿毒症的病人,68歲時有機會接受腎臟移植,成為健康的人,又再多活18年。別人可能覺得他年紀大了,活得夠老了,可是對家人而言,親人既然有活下來的機會,應該永遠不會放棄。
移植的目標就是讓移植的病人活得好、活得久來擁抱重生!親人的器官來源或許是我們可以決定,但是大愛器官就需要政府體認「價值醫療」,創造移植機會給弱勢的器官衰竭病人,這是政府需要務實面對的問題。
這幾年,台灣的醫療主流都在強調癌症的精準治療,讓病人活更久。人都會生病,有些疾病可以用藥物治療,有些人卻因為肝、心、肺功能衰竭而住在加護病房,必須用葉克膜或呼吸器來維持生命,但有更多需要心肝肺移植的病人,等不到移植機會而往生。
更多等待移植的人等不到一個機會
腎臟衰竭的病人雖可以靠每週固定3次洗腎維生,只是生活品質跟接受腎臟移植的病人完全無法比較。
可以從2005年到2024年的20年間,在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經醫師登錄的數據,觀察等待接受移植的病人中,有成功接受移植和沒有得到移植機會的比例。
有接受移植 | 沒有移植機會 | |
心臟 | 1,399人 | 2,425人 |
肝臟 | 7,388人 | 10,729人 |
肝臟(肝癌) | 2,011人 | 2,683人 |
腎臟 | 5,437人 | 23,072人 |
肺臟 | 240人 | 542人 |
有機會移植和沒有機會病人的長期存活率,在統計學上具有明顯差別。但或許沒有人在乎這些不該死的人就這樣走了,家人也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
西方國家把器官捐贈與移植當作顯學,用國家的力量來推動移植醫療。在我看來,可以靠器官移植重生,卻遲遲等不到的病人真的很可憐,他們在台灣不能用錢買器官,登記的醫院如果沒有積極推動器官捐贈,他們的希望在哪裡?推動器官移植思維必須從大有為政府的高度,思考什麼樣的政策對民眾最有利,移植醫學更需要靠整個社會共同推動。
台灣每年新增約1萬2千名洗腎人口,花費健保696.6億點,2023年長期洗腎人數為9萬7,262人。治標的洗腎費用對健保總額的財務壓力,必然會擠壓到其他醫療服務,然而政府官員與大多數醫療人員卻無法了解,長期洗腎造成的財務無底洞對健保的衝擊,更無法感受器官移植的醫療價值。
器官移植是需要付出相當心力的醫療工作,而且捐贈跟移植手術往往在假日或是夜晚執行,會影響到醫師的個人生活品質,也因此造成人才培養更不易。
在台灣,對執行器官移植的外科醫師與醫院都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已取得資格且有能力執行器官捐贈移植手術的年輕世代醫師和醫院,並沒有很積極投入,這是誰的責任呢?是政府的責任?還是給醫師的誘因問題呢?不論是哪一個,最後受害的都是無助的病人!
有捨才有得,留財產不如留健康
這麼多年來,我在推動大愛器官捐贈的過程,看到很多醫護人員、加護病房人員、神經外科醫師、社工師、協調師,在推動時完全跳脫傳統。在病人腦死時,要說服家屬同意捐贈器官是很辛苦的工作,但唯有溝通、對話,才有可能幫助我們不認識卻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這樣的心情不是一般的醫護人員、民眾與官員所能體會。
相較於新加坡採取「你沒說不,就是願意捐贈器官」的策略,台灣基於國人對生死的概念,推出所謂的「捨得」政策,大愛器官捐贈者的配偶及三親等內血親,日後若需要大愛器官移植時,將有優先排序機會,這也是全球首見政策。
目前已有45位器官衰竭病人,因其家人過去曾捐贈器官,而優先獲得別人大愛的機會,藉此彰顯大愛器捐者留給子孫的,不再只有金錢財產,更有無價的健康寶藏,也呼應「有捨、有得」的觀念。
慈濟證嚴法師曾開示: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世界移植學會呼籲,各國需要移植器官,應由自己的國人做捐贈,強烈禁止死刑犯捐贈器官,及前往第三國做買賣的活體移植。台灣相關法令與規定都已相當完備,衛福部與健保署應該要有前瞻性思考,對醫療資源做妥善規劃,才是民眾之福。
總統賴清德是腎臟科醫師的背景,感恩當年他擔任台南市長的時候,全力協助我們推動大愛器官捐贈,也期待能再獲得他的加持。在富邦集團的公益支持下,他們製作「只要我願意 就能讓愛延續」2分鐘的器捐宣導影片,免費授權予全台各醫療機構播送。
我相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器官捐贈是一堂寓意深遠的人生課題,不僅創造另一個生命的延續,也讓愛無限延伸。
原文出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