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報導】20230822#METOO 系列講座(下半場)
黃雅羚理事長:強調完善治療體系,建立全方位支援
黃雅羚理事長分享多年來與性侵害受害者共事的經驗,她闡述台灣性侵問題的法律修法和制度變革,卻指出治療體系仍待進一步發展。她深入探討不同年代的案例,特別聚焦職場性騷擾議題,闡述高低權力結構下的差異,以及維護性侵害受害者權益所需的法律補強。
她強調受害者的「保護、釋放、治療」三位一體。黃理事長指出,台灣雖強調保護體系,但治療體系尚待完善。她以實例說明受害者常需在保護和司法系統間穿梭,強調治療體系的重要性。她提倡更重視年幼受害者的治療,以及建立成年倖存者的治療中心。她指出,保護與司法系統相對完善,卻需加強治療體系的現象存在。
黃理事長期待與各界分享見解,共同建立更完善的支援體系,確保受害者獲得多層次的協助。
李崇僖副主任:共同合作促進性別平等,關懷受害者
李崇僖副主任強調專業對談需涵蓋保護、司法和治療三大系統,以關注受害者議題。各系統關切點不同,從保護的隱私、司法的真相,到治療所需的專業人力與資源。他指出創傷效應可能長時影響,衛生福利政策中心致力於強化治療體系,整合精神醫學與心理諮商,加強資源建設。他進一步強調,這是起點,期許通過座談找到合作方式,攜手協助受害者,促進性別平等。
許嘉文心理師:剖析心理創傷及受害者情緒反應
心理師許嘉文在演講中,分享她的工作經驗,專注於心理創傷評估和協助受害者處理情緒反應。她以心理創傷評估量表為工具,深入了解受害者的情緒狀態。同時,她描述了受害者可能的情緒反應,其中包括對安全的恐懼、對周遭環境的不信任、對報復的擔憂以及對特定事物的反感。情緒不穩定是一種常見的反應,可能表現為情緒波動、爭吵和憂鬱。此外,受害者可能對感染疾病、懷孕風險和身體傷害感到擔心,甚至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否定感。性行為也可能對受害者的自我形象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其與伴侶的關係。她強調透過評估,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受害者的心理狀態,從而提供更適切的支持和治療。
探究受害者對司法程序的恐懼
許嘉文心理師提到另一重要議題,那便是受害者對司法程序的恐懼。受害者可能擔心證據不足、受到質疑的信任度、法庭壓力,以及司法程序對日常生活的干擾。此外,受害者也可能感到責任心,自責認為自己在事件中可能做錯了什麼,或者過於信任了對方。她進一步提到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並詳細闡述了受害者可能面臨的情緒反應,例如情緒不穩定、睡眠品質下降、惡夢和驚醒。受害者為了避免重新經歷痛苦,可能會選擇遺忘事件中的關鍵部分。最後,她突出了社會工作者和心理輔導員在各個階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特別是在司法程序中的協助,以及在受害者復原過程中提供情緒支持的重要性。
呼籲心理與司法專業密切合作
心理師許嘉文在演講中全面介紹了受害者所面對的情緒和心理反應,並強調社工和心理輔導員在不同階段所提供的支持。她也特別提到受害者在司法程序中的挑戰,以及心理專業和司法專業之間的差異。她呼籲兩者更密切合作,以更好地理解受害者的情感和需求。最後,她盼望司法體系能夠更加體貼受害者,提供更溫柔和人性化的支持,從而促進受害者的康復和復原。
黃懷瑩律師:協助性侵受害人的挑戰與呼籲
黃懷瑩律師在演講中,透露她作為律師的主要參與領域,專注於協助性侵受害人。她在報案前提供法律諮詢,並在報案後全程協助,包括情緒支持和引導受害人踏過崎嶇的司法程序。
探究性侵案件中的挑戰
黃律師深入探討受害人在司法程序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她指出,在開庭過程中,受害人可能面臨證據充足性的質疑,同時必須反駁對方的質問與指控。此外,由於法律專業術語可能對大眾而言相對陌生,受害人可能會因此而感到壓力,擔心自己的陳述會影響案件結果。在這方面,黃律師表示讓受害人理解法律概念的重要性,並提供情緒支持,以減輕受害人的心理負擔。
心理障礙與性教育缺失
除此之外,她進一步探討受害人在報案時可能面臨的心理障礙、社會觀感和對方的反撲可能導致受害人猶豫不決。同時,青少年時期對性教育的缺乏可能使得與性相關的話題變得尷尬,進一步影響受害人的心理狀態和自我價值。然而,黃律師也鼓勵社會在性教育方面的努力,並指出媒體的影響有助於讓人們更加開放地討論和理解這些議題。
長期司法程序中的挑戰
黃律師進一步分享,受害人在漫長的司法程序中可能遭遇的困境。有些受害人可能在未成年時尚未認識到自己受害,直到成年後才能理解事件的性質。這可能使得證據蒐集和提起訴訟變得更加困難,必須考慮時效和受害人的情況。此外,一些受害人可能因為恥辱或不信任,而不願意報案,這可能對證據的蒐集帶來影響。
黃律師對受害人的關懷與敏銳洞察力凸顯了律師在支持受害人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她呼籲社會和法律體系更關注這些議題,並提供適切的支持和解決方案,以協助受害人渡過艱難的司法過程。
王佩茹社工:協助性侵受害人的困境與展望
社工王佩茹深入分享了她在協助性侵害受害人方面的經驗和觀察。作為協會的一份子,她長期致力於協助年滿18歲的性侵害受害人以及受到性侵害威脅的個案,並在演講中對多個關鍵議題進行了探討。
克服初次接案的挑戰
王佩茹社工深刻指出,初次接觸受害人時,建立有效的關係是一項相當困難的挑戰。受害人在遭受性侵害後,往往對人際信任產生深刻的質疑,這種信任的破壞讓建立聯繫變得格外複雜。她進一步指出,有些受害人甚至處於一種情感封閉的狀態,這使得建立有效聯繫變得尤其具有挑戰性。
法律諮詢和面談中的障礙
王社工在演講中提及,她在法律諮詢和面談的過程中經常面臨各種困境,尤其是在蒐證方面,受害人通常追求司法程序能為他們帶來合理的公正,但有時因證據不足而讓他們感到極度沮喪。
現實與心理期待的對照
王佩茹社工進一步探討了案件中的現實和受害人的心理期待之間的差異。一些受害人在經過律師的專業諮詢後可能會發現,案件的證據並不充分,於此情況下,社工和律師需要通過溝通,幫助受害人理解可能面臨的現實,並一同尋找解決方案。
王佩茹社工以自己的專業經驗和觀察,深入探討了接案、法律諮詢、面談和開庭前準備等多個關鍵階段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在分享中,她強調了與受害人溝通建立信任的重要性,並呼籲社會對這些情況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