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北醫衛政中心舉辦「智慧醫療與護理科技:從政策到臨床實踐的跨界探索」研討會,探討如何利用智慧醫療科技,減輕第一線醫護人員負擔。

(由左到右分別雙和醫院護理部何文婷督導長、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李崇僖副主任、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李伯璋主任、台灣護理資訊學會周幸生理事長、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蔡佩珊院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工程學院康峻宏院長  )

 

隨著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護理人力短缺問題日益嚴峻。為此,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於2025年3月18日(二)舉辦「智慧醫療與護理科技:從政策到臨床實踐的跨界探索」學術研討會,深入探討如何利用智慧醫療科技,減輕第一線醫護人員負擔,提升醫療服務效率與品質。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 李伯璋主任

李伯璋主任開場致詞指出,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人工智慧(AI)在醫療領域帶來許多重大改變與突破。儘管在醫療的實踐過程中,人員仍然扮演著核心且不可取代的角色,但各種輔助工具和技術的重要性也日益顯著,尤其是AI技術所提供的輔助性支持更是不容忽視,這將會是未來台灣醫療重要發展趨勢之一。期待透過本次研討會,藉由多樣性對話,學習最新的醫療知識與科技應用技術。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蔡佩珊院長

蔡佩珊院長首先提到,台灣在2030年將面臨約5.5萬名護理人力缺口,智慧科技導入護理照護與教育已是當務之急。蔡院長接著指出,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及虛擬實境等技術已逐步轉型護理模式,能有效提升護理效率,減輕人力負擔,並強化醫療安全。蔡院長指出,未來五年台灣護理發展將聚焦智慧科技應用、健康促進、以人為本、跨領域合作及永續人力發展五大領域。蔡院長最後強調,透過智慧醫療科技的應用與導入,將有效改善護理職場環境,減輕醫護工作負擔,促進護理人力回流與穩定,確保醫療體系的永續發展與提升病患福祉。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工程學院  康峻宏院長 

康峻宏院長表示,AI技術的整合與應用正為醫療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會,提升醫療效率、減少錯誤、優化資源運用並改善病患照護品質。康教授在演講中介紹了機器人技術、醫藥物聯網和醫療演算法的應用,例如移位機器人可減少職場傷害並提高病患照護效率;可穿戴感測器能實時監測並遠端監控患者健康;AI演算法能根據個人數據生成最佳治療方案,提升治療效果並加速臨床決策過程。這些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現有的醫療模式,提升醫療品質與效率。康院長強調,智慧醫療的發展也面臨資料隱私、資料偏見與不平等、可否解釋與歸責性、以及環境衝擊等挑戰。康院長最後提到,AI技術的持續進步將在未來的醫療照護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智慧醫療的發展需要多方跨領域整合與循環評估。並且智慧醫療及醫材的開發須將永續影響列入重要考量。

台灣護理資訊學會  周幸生理事長 

周幸生理事長表示,隨著智慧醫療技術的發展,台灣的護理資訊學正積極導入先進科技來提升病患照護和醫療效率。目前,許多醫療機構已逐步導入智慧護理科技,例如智能床墊和自動發藥系統,這些技術不僅幫助護理人員精準管理病人健康,還能減少人為操作錯誤。隨著這些智慧科技的普及,台灣醫療體系的運營效率與病患照護品質將迎來顯著提升。周理事長也提出幾項政策建議,包括護理病歷標準化、建立各級醫療機構標準化照護管理系統,並制定規範以促進醫療機構間的資料共享和協作。此外,衛福部應透過預算補助,引導各醫療院建立智慧裝置的統一標準。周理事長還建議,應建立資料收集標準化的指標系統,以精確量化醫療服務效果,進而提升整體服務品質,以作為未來政策提供有力依據,促進醫療創新。最後,周理事長強調,智慧醫療必須與臨床需求緊密結合,才能實現智慧健康照護的理想。

雙和醫院護理部  何文婷督導長

何文婷督導長提到,智慧醫療科技能有效解決醫療資源不足、成本上升及慢性病管理問題,並提供病人更優質的醫療體驗。如今台灣的護理科技的創新應用也不斷突破,何督導長以雙和醫院經驗為例,指出導入智慧病房系統和自動化監控設備,能即時監測病人數據,及早發現問題,減少人工錯誤,提升效率與病人安全。此外,智慧藥櫃系統能自動分配藥物,降低人為錯誤率,並實時監控藥物存取,確保準確發放。何督導長強調,透過導入智慧醫療科技,可以改善護理流程,減輕護理人員負擔、增進工作效率並降低人為錯誤率。何督導長最後也提醒,儘管智慧醫療帶來效益,但資料安全與隱私、技術標準與整合、人才培訓和倫理規範仍是挑戰。需建立完善的資安機制、統一技術標準、加強智慧醫療人才培訓,並確保技術發展符合道德規範,從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政策建議結論

1.加強智慧科技導入護理照護與教育的投入,提升醫療機構的技術應用能力,以應對護理人力缺口,促進護理人力回流與穩定,提升護理效率並改善醫療安全。

2.積極推廣智能護理排班系統、智慧病房及智慧藥櫃等改善護理工作流程的智慧醫療科技,藉此簡化護理流程,增進工作效率,並減少人為錯誤及降低護理工作負擔。

3.推動護理病歷標準化並建立各級醫療機構標準化照護管理系統,以促進醫療機構間的資料共享與協作,提升醫療資源的整合性和運用效率,從而提高病患照護品質。

4.建議衛福部透過預算補助引導各醫療機構建立智慧裝置的統一標準,並建立資料收集標準化指標系統,精確量化醫療服務效果,為未來政策提供依據,進而促進醫療創新與服務品質的提升。

5.智慧醫療發展需多方跨領域整合與循環評估,並且智慧醫療及醫材的開發必須將永續影響列入重要考量,確保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合規性與道德性。

 

相關新聞報導

2025.03.20「人工智慧」攜手復健  中風病人可重拾身體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