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李伯璋主任線上演講- 面對人性 務實健保改革-臺灣人民應該認識的全民健保

演講主題:面對人性 務實健保改革 - 臺灣人民應該認識的全民健保 講  者:李伯璋…

【媒體報導】臺北醫學大學衛生部利政策研究中心舉辦「憂鬱症與老人照護:政策、醫護、心理與社會支持之整合」研討會,齊聚探討憂鬱症與老年心理健康照護

圖片由左至右,楊政璋教授、蔡尚穎教授、陳亮妤司長、李伯璋主任、李龍騰常務理事、周桂如特聘教授、李崇僖副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於2024年5月31日舉辦「憂鬱症與老人照護:政策、醫護、心理與社會支持之整合」研討會,聚焦老年精神健康照護議題。此次研討會涵蓋醫療及公共衛生領域,邀請多位學者專家,包括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特聘教授周桂如、臺北醫學大學精神學科教授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蔡尚穎、臺北醫學大學國際高齡健康暨長期照護博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楊政璋,以及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李龍騰等。   李伯璋主任倡導心理照護的重要性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在致歡迎詞時指出,社會對憂鬱症仍存有偏見,許多輕度患者誤以為只是心情低落而忽視就醫。他強調,生理和心理健康密切相關,有些人因慢性病或重症導致憂鬱,也有因憂鬱症引發其他身心不適的情況。若親友出現情緒或行為異常,如頻繁嘆氣、對事物失去興趣、長期足不出戶等,應提高警覺並協助就醫並建議以陪伴和傾聽的方式應對。李主任還提到了他大學時期擔任救國團張老師專線志工的經歷,藉由相關經歷,他體會到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及專業價值。他呼籲社會關注並支持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因心理治療與照護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   陳亮妤司長說明高齡者心理健康政策及挑戰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指出,台灣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這帶來老人照顧和照護的重大挑戰。鑑於高齡者憂鬱症就醫人數增加,自殺率持續居高不下,政府制定了「高齡者心理健康三級預防措施」。   高齡者心理健康政策的三個面向: 1.全面性策略:建立「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通過宣導心理健康、展覽和教育活動,提高公眾認識和關注。 2.選擇性策略:推動憂鬱症篩檢及高風險族群的轉介服務,確保早期發現和治療,減少憂鬱症對高齡者的影響。 3.指標性策略: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並加強專業心理衛生服務,建立友善的社區支持環境,確保高齡者在社會中擁有自主權和參與感。   政府重視健康老化概念,借鑒美國成功老化經驗,致力於減少不健康餘命,提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參與度,以達成幸福感。憂鬱症在高齡者中的盛行率高達16.7%,但常因視為老化現象、疾病污名化及與失智症症狀相似而被忽視。未及時治療可能演變為失智症。   衛福部設立篩檢轉介及資源,去年篩選人數超過65萬人次。未來,將透過大規模調查研究、跨領域合作及科技應用,確保高齡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獲得應有的關注和支持。   周桂如教授闡述精神衛生與長期照護之鏈結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特聘教授周桂如指出,隨著人口快速老化,老年人口對長期照護服務的需求將呈現指數級增長。高盛行率的老年精神疾病將對現有長期照護體系帶來重大挑戰。周教授強調,目前的長照體系過於依賴傳統醫療模式,缺乏對老年精神健康議題的充分重視與因應措施,無法提供整合性且持續性的照護。   周教授呼籲政策改革,應發展多元化的居家長照服務、整合社區醫療資源、加強篩選轉介服務。雖然長照人力逐年提升,但人力調配仍存在分配不均的問題,部分單位無法提供相應服務。她強調,應建立以老年患者為中心的綜合照護模式,將精神衛生服務融入長期照護體系,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減輕家庭與社會的照護負擔。     蔡尚穎教授分析老人憂鬱:診斷、非藥物治療與預防 臺北醫學大學精神學科教授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蔡尚穎強調,應正確鑑別早期失智與憂鬱,避免過度診斷引發的醫學倫理問題和標籤效應。他指出,DSM-5診斷準則雖提供參考,但應考慮患者的身體功能影響。   蔡教授強調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特別是老年人應採取減法而非加法的用藥策略,優先移除可改變的危險因子如孤單和缺乏情感支持,並強化保護因子如擴展社會網絡和培養興趣愛好。他建議促進和增加健康行為,如保持適當的睡眠、合理飲食和適量活動,並強調有規律的日常活動時間。   楊政璋教授論臨床心理在長期照護與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角色 臺北醫學大學國際高齡健康暨長期照護博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楊政璋指出,新冠疫情期間,臺灣老年人自殺率顯著上升,主要原因包括社會支持服務減少、常規醫療服務中斷及社交互動缺乏。他強調,成功老化的三大要素為:減少疾病或失能、積極投入生活及維持身心功能,這些都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鍵。   楊教授強調臨床心理學家在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角色,不僅提供心理疾病治療、支持照顧者、促進社交互動與協助慢性病心態調適,還能通過認知功能訓練和自我效能提升,幫助高齡者維持心理健康。他呼籲加大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注和資源投入,透過臨床心理學家的介入和支持,老年人能在逆境中保持韌性,實現成功老化。   李龍騰常務理事談老年憂鬱症的發現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李龍騰指出,隨著社會高齡化,老年憂鬱症已成為重大醫療及公共衛生挑戰。憂鬱症不僅僅是心情不好,更是一種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及身體健康的疾病。在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2位就有一位患有重度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常被誤認為正常老化或被身體疾病的症狀掩蓋,這使得早期發現和治療更加困難。   李常務理事詳細介紹了老年憂鬱症的多種類型,強調每種憂鬱症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治療需求。衛福部近年來推動多項防治措施,包括宣導教育、設置求助專線、篩檢及轉介治療,並補助各縣市設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專業諮詢。特別是利用GDS-15量表工具,可及早發現高風險人群並提供適當治療,減少憂鬱症嚴重性及自殺風險。李常務理事呼籲,民眾若發現老年親友有相關症狀,應主動關心並協助就醫,全社會需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預防憂鬱症並保障高齡者的心理健康。   研討會總建議 在研討會中,與會專家和學者針對高齡者心理健康議題提出了多項具體建議和結論,期望能夠藉此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以下是研討會的總建議與結論:   1.提升公眾意識:透過宣導和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老年憂鬱症的認識,減少污名化,促進早期發現和治療。公眾應該了解老年憂鬱症的症狀和影響,並認識到這是一種需要重視和治療的健康問題。   2.加強篩檢和轉介:利用簡易量表如GDS-15進行篩檢,及早識別高風險人群,並提供適當的轉介服務。這將有助於及時介入,避免憂鬱症進一步惡化,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3.增強社區支持:設立更多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和支持,營造友善的社區環境。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應該成為老年人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首選,並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   4.支持照顧者:提供照顧者心理支持和資源,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確保高齡者獲得良好的照護。照顧者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應該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訓,以提高照顧質量。   5.推動跨領域合作:通過大規模調查研究和科技應用,促進醫療、社會服務和社區之間的協作,共同應對高齡心理健康需求。跨領域的合作將有助於形成綜合性的支持體系,更好地滿足高齡者的心理健康需求。   此次研討會對高齡者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強調了提升公眾意識、加強篩檢和轉介、增強社區支持、支持照顧者以及推動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希望通過這些建議,能夠為高齡者提供更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減少憂鬱症的發生和影響,並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全社會應共同努力關注並支持高齡者的心理健康需求,並透過政府、醫療機構及社區的緊密合作,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體系,確保高齡者能夠健康快樂地老化。       圖片由左至右,李龍騰常務理事、李崇僖副主任、陳亮妤司長、李伯璋主任、周桂如特聘教授、蔡尚穎教授、楊政璋教授   相關媒體報導   2024/05/31…

【中心活動】2024公衛高峰論壇

【2024公衛高峰論壇-Partnership for a Healthy &…

【會後報導】失智照護服務發展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下)

陳泓儒 醫師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失智照護之挑戰─都會型醫院觀點》 陳泓儒醫師在演講中,從都會型醫院的角度分享了失智照護所面臨的挑戰。陳醫師指出,跨領域的溝通協調是其中之一,不同部門各自忙於自己的工作,協調起來需要更多時間和努力。此外,專業員工的工作負荷也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在疾病認證方面,各項工作需要分工負責,但負荷持續增加。   另一個挑戰是教育訓練的落實,陳醫師提到,儘管提供了許多課程,但人們的吸收能力有限,而且對於線上課程的信任度也存在問題。此外,如何將所學知識實際應用於照護工作也是一個挑戰。安全議題也受到重視,特別是病人的躁動性帶來的安全風險,以及多重用藥帶來的合適用藥問題都需要解決。   在演講中,陳醫師強調了專屬空間和友善環境對失智症照護的重要性,建議給予失智症病人專屬的空間,並建立友善的環境,以提高照護品質。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改善失智症患者的照護品質和生活品質。   吳善弘…

【會後報導】失智照護服務發展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上)

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於2024年03月21日舉辦「失智照護服務發展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旨在探討失智照護服務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出相應的因應措施。   李伯璋…

【徵才資訊】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行政助理招募

誠徵計畫約聘專任行政助理 相關資訊如下:https://www.1111.com.tw/job/113132371/ 【資格條件】 1.…